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刘献君做客名人名家讲坛启迪师生“读自己这本书”

时间:2013/04/22 00:00:00 作者: 点击数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西电新闻网讯(记者 魏德平)4月21日晚,应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校长郑晓静的邀请,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做客名人名家讲坛,围绕“为什么要读自己这本书”和“怎么样去读自己这本书”两个主题作报告。郑晓静与500余名师生一起聆听了报告。

 

  刘献君开门见山地强调,听讲座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汲取新知识,接受新思想。他说,听讲座和上课不一样,一门课程是一个体系,一个讲座听下来,如果能够听到一个新话,把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,自己用起来,这个报告就没有白听;如果听了两句新话,抓住核心思想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,这将受益匪浅,甚至终身受益。他还简要分析了求学、成才和成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。

 

  围绕“为什么要读自己这本书”,刘献君作了重点讲解和阐述。他说,人是学习、研究、认识的重要对象,人要认识自己,人自己本身就是认识的对象,所以要读这本书。他认为,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紧密的结合,人对自己的认识现在还非常浅薄,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。

 

  刘献君表示,人的生命有两种性,自然生命(生理生命)、社会生命(文化生命),自然生命是父母给的,文化、社会生命是自己创造的,人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。他指出,人在创造自己“生命”的过程中,充满了“二律背反”式的自我矛盾,人依赖着自然,又要不断否定自然,人要与物区别开来,又必须同物结为一体,人以自我为中心,却又只能在他物中去实现自我。人本属软弱的动物,却有能力与大自然抗衡;人的生命有限,生存的价值却可以永恒;人受制于必然性,却又能够同时享受自由;人并未走出自然,却完全超越了物种的局限。因此,人要通过“读自己”的学习,通过对各种知识的内化,化为我们的知识结构、化为我们的思想、化为我们的灵魂,了解自己,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 

  刘献君旁征博引,纵论古今,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和富含哲理思辨的语言,阐述了认识和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的途径和重要性。他说,学习过程,这是每个同学都应该去思考的东西,学习有它一般的,最基本的规律,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、相互作用的过程、不断生长的过程,外在的东西和内在的东西要相互作用,现在学习的东西跟过去脑子里的东西相互作用,这样才能生长出新的知识。外在的东西,包括老师讲课,包括今天的讲座,如果不跟自己内在的东西作用,对自己毫无意义,所以它是自我建构、相互作用、不断生长,学习离不开读自己这本书。人类的智慧不是埋藏在前人的经验里,而是潜伏在自己的心灵中。人在读书、实践、生活过程中能积累经验。经验十分重要,经验是理论的基础,一切理论都来源于经验和实践。概念是从具体的感觉经验中概括出来的,理论不是来自“非理性”,而是来自“自己”。他强调,生活中的很多东西,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,看我们能不能抓住。他还讲解了环境与自身系统的关系,偶然的因素对人们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感悟。

 

  刘献君还重点讲解了“怎么样去读自己这本书”的问题,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自己做人和治学的几点重要体会。他强调要“读好自己这本书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一要丰富自己的“历”。就是要把自己的书写得厚一点,人生经历是人这一生过程中所亲历的事件和积累的感受构成的,首先丰富自己的“历”。二要“阅”自己的历。不少人“历”而不“阅”,所获得的有益知识是非常少的,因此读自己这本书,要留下独处的时间进行思考。建议同学们每周至少有那么一两小时独处,分析、观察、剖析自己。三“读自己”不仅是完善自我,更是回报他人。在读自己这本书时,有的人读出了勇敢搏击的快乐,有的人读出了跃上浪巅那一瞬间的愉悦,有的人读又苦又累。要有积极进取、乐观豁达的心态。四要提高“历商”。同样的经历不同“历商”的人会读出不同的东西。

 

  最后,刘献君以富含哲理思辨的语言:“我捧出自身,我融入他人,由此我找到自己,发现自己。”结束了报告。报告赢得了在场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
 

  报告结束后,围绕西电师生提出的问题,刘献君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。

 

  本场报告会是名人名家报告会本学期第二场,由党委宣传部主办。党委宣传部部长强建周主持了报告会。

 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