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博雅讲坛:董永强探析“有用与无用”之辩

时间:2012/12/13 00:00:00 作者: 点击数:

  西电新闻网讯 (学生记者 施文凯 郭知君)12月11日晚,博雅讲坛第十讲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举行。人文学院董永强副教授与西电400余名师生探讨“有用与无用”之辩。

报告一开始,董永强由一个数学系教授所遇到的学生提问谈起:当今社会,到底什么“有用”,什么“无用”?接着,他从“有用是时代病”、“无用之用”、“大学之用” 三个部分展开了这场具有思辨氛围的讲座。

“有多大用处这样的问题是怎么样产生的?在什么样背景下才提出来这个问题?”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提出,董永强带领学生开始了关于“有用”的探讨。为什么大家总是在做自认为“有用的事”、“正确的事”,却仍然感觉不到快乐,感觉不到幸福呢?他认为这是源于我们患了一种时代焦虑症,它就是“有用”病。对此,董永强认为我们应当考虑一下,用“有用”和“无用”这个二元思维方式来划分万事万物本身是有问题的,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有用与无用就能回答的。他结合当下家长苛求学生做“有用”之学,“热门”之学的现象,透彻地分析了为何这些“有用”之学没能转化为我们时代真正需要的东西。过多的关注能够带来立竿见影效果的特别专门的知识,往往会使自己忽视对文化品格、人文素养和自由思想的培养,而这些,恰恰是能够使人终生受益的。他指出,要使自己心灵平静,就要认真考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,什么才能真正惠及一生。

当谈及“无用之用”时,董永强用庄子的三个小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了一个深刻的道理,即“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”。他认为,我们不能用他人世俗的评价来衡量“有用与无用”,有用之用,其用常小;无用之用,其用恒大。所谓“无用之物”其用往往是收敛了,隐藏了,并非真正无用。若想发挥它的功效,你自己就要去将它激活。对此,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探求、发现。

在“大学之用”的探讨中,董永强谈到了如何在大学既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去成就自己的问题。面对有的专家提出的“大学内部人文学科衰落和应用学科旺盛”的现象,他认为,应当摆脱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束缚,去重塑大学文化的核心。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自由、独立的心灵,在离开大学的那一刻,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能主宰自我生命的心灵。他说:“任何事物在历史上都是有贡献的,你不能老盯着那些见效快、热门的东西,只要是对于真相、真理有帮助的,不管它多么繁杂也要不辞辛苦地去追寻,只要是对人类的生存福祉有帮助,那就是有价值的。我们在大学就应该学这些东西。”

最后,董永强借用《北大批评》的作者薛涌的话:“人关怀什么,就决定了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。”他希望大学生能够分清有用与无用,真用与假用,大用与小用,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方向。

学校“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”办公室主任、人文学院杨选德副教授主持了报告会。

Baidu
sogou